发布时间:
2024-11-08
目前,一些地方已展开对赚钱类APP的整治。今年6月,上海市场监督管理局约谈趣头条、惠头条等聚合资讯类平台◆■★,要求相关企业加强广告发布前审查把关、加强互联网信息管理■◆◆■,杜绝发布虚假违法广告;同时提醒消费者◆★◆,不要轻信此类玩手机■◆■、刷微信轻松赚钱的广告◆■■,以免上当受骗。上海市场监管局表示,通过添加个人微信订购无资质的减肥、补肾等产品,可能购买到非法添加的有害产品,而且事后很难通过正当渠道进行消费维权,存在极高风险。
下载这些APP是否真的就能赚钱呢?一些用户使用后才发现★★,所谓的■★■“赚钱”并没有那么容易,绝非简单看看新闻★★★■。
用户利用零散时间在手机上进行简单操作就可以获取一定回报,这一诱惑吸引了许多手机用户参与。不少APP采用“第一次注册奖励★■■■”吸引用户点击下载,而用户在初期获利尝到甜头后,又会在“成功推荐亲朋好友得奖励”的诱惑下向他人介绍,这些都加速了此类APP传播。
除了耗费精力之外■★■★,“赚钱”门槛越来越高也是小黄放弃的原因◆★■■■。■■“起初它会用一些丰厚的奖励让你觉得◆★‘赚钱’很容易,不过后来,随着我的积分越来越多★◆■■,它设置的任务门槛也越来越高★★★◆◆。每天都需要完成许多繁琐且耗费时间的任务◆◆★,实在令我不能忍受。”小黄说。
不过,完成不了任务并不重要■★■,赚钱类APP早已为用户埋下了另一个◆◆◆■“套路”——通过“拉人头”赚钱。记者发现,许多APP都设置了丰厚的推荐奖励◆★★■,与看新闻赚钱相比,这种赚钱方式似乎轻松得多。拿趣头条来说★★,目前在趣头条上邀请一位用户可以得到9元,邀请越多赚得越多■■◆★,最高可达13元/位。而以走路能赚钱为噱头的趣步,则将拉人头数量与用户等级◆◆★★◆、收益挂钩。通过邀请的方式,赚钱类APP迅速在手机用户中推广开来。记者发现■◆★★◆◆,目前,趣头条、微鲤分别占据苹果应用商店新闻类和社交类应用第5名■★■◆■◆、第7名。
“看个新闻就能把钱挣了★■”■★◆★■■“走走路就可以领钱了■★★”,赚钱类APP一般利用此类宣传语吸引用户★◆■■◆★,听起来毫不费劲的赚钱方式不禁令人心动■★◆■★■。
“广告上声称的收益和实际十分不符★★◆◆■,第一次注册奖励几千金币,注册后发现几千金币实际还不到1块钱■◆★■。”下载过某资讯类赚钱APP的小黄对本报记者说。根据该平台规定■■■■★◆,阅读资讯、观看视频★★■■、分享新闻、签到等都可以换取金币。然而★★◆◆,按照兑换原则◆★◆★■,用户至少要阅读四五百分钟的新闻资讯或者观看十几个小时的短视频,才能赚取1元钱,进而才能在该APP提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赚这1块钱,很不值当。有些平台还要累积到一定数量的金额才能提现,1块钱不能提。”小黄说,最终,他选择了放弃这款下载量不错但根本赚不到钱的APP。
除了在各大网络平台植入广告之外,记者发现,多个应用商城中也存在大量赚钱类APP■■◆★,涉及多个品类,阅读新闻赚钱、转发文章赚钱、试玩APP赚钱、走路运动赚钱、知识问答赚钱★◆◆★◆★、问卷调查赚钱……关于赚钱类APP的经验贴也在网上随处可见★◆◆★■,这些文章大多以诱惑性文字为标题◆★■★,打着分享经验的幌子为APP做推广。
业内人士表示,赚钱类APP大多利用丰厚的邀请奖励获取用户点击下载,进而赚取利益★★■◆◆■。而充斥这些APP内的,是大量广告和八卦、猎奇信息,内容质量堪忧。不少广告点入后并没有明确的产品信息、生产者和销售者信息,而是要求用户添加微信后依据对方的指导下单★◆■◆■。
北京某高校大学生小文告诉记者,自己在玩游戏★◆★◆■、刷微博、看短视频时,经常会看到植入的赚钱类APP广告■★◆★◆■。“有几次我玩手游◆■■■,一局结束后游戏里提示看个短视频可以增加经验值,我就点进去了。一看是‘趣头条’的广告,视频里称每天在‘趣头条’上看新闻达到一定时长可以挣零花钱★■◆■◆◆。”小文说,■■★★★“刷短视频时◆■■,还在页面底部看到过■◆◆★■‘淘头条’‘微鲤’等多个赚钱APP。■■■”
记者还发现,少数APP为了躲避监管◆■◆,不在正规应用商店上架,而是选择在网络上发帖■■◆★。与违法广告一样,这类APP均需要添加微信并依据对方的指导操作才能下载。
目前,赚钱类APP还处于法律真空状态,需要相关部门尽快制定法律法规加以规范。专家表示,赚不到钱才是赚钱APP的实质,而APP利用奖金诱导用户发展下线拉人头的行为涉嫌传销★◆■★■。
下一页
相关资讯
2023-12-06
2023-12-06
2023-12-06
2023-12-06
2023-12-06
2023-12-06
2023-12-06
2023-12-06
2023-12-06
2023-12-06